做精神病鉴定需要什么手续 (一)

做精神病鉴定需要什么手续

优质回答一、精神病鉴定的委托程序涉及刑事案件的精神病人鉴定,需要出具鉴定委托书和提供案情材料等步骤。

二、在行政案件中,人身伤害的鉴定由法医进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出具的诊断证明,可以作为公安机关认定人身伤害程度的依据,但具有特定情形的除外。

三、对精神病的鉴定,由具有精神病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

四、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强制医疗案件进行审查,如果发现公安机关对涉案精神病人进行鉴定违反法律规定,将依法提出纠正意见。

五、人民检察院对精神病鉴定程序进行监督,可以要求公安机关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必要时,可以询问鉴定人并制作笔录,或者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做精神病鉴定的前提条件 (二)

优质回答法律解析:法医精神病鉴定涉及使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知识和技巧,对与法律相关的个体精神状态、法定能力(例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评估。

一、委托和受理

1. 精神病司法鉴定通常由案件相关的办案机关发起委托。当事人、代理人或辩护诉讼代理人如提出鉴定需求,应向办案机关申请,由后者决定是否委托鉴定。若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遇到需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案件,亦可进行委托。

2. 提出鉴定委托或申请的,应携带相关材料至本中心办公室备案,并领取《司法鉴定委托材料受领单》。办公室将统一安排鉴定事宜。

3. 提交精神病司法鉴定委托书或申请书时,应附上被鉴定人的案件情况、疾病情况和病历资料、个人及社会资料,以及其他中心要求提交的材料。

4. 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需按规定的标准缴纳鉴定费。费率可参照省物价局的规定。

5. 在审查鉴定委托或申请后,中心决定受理的,应向委托机关或申请单位出具《鉴定委托受理合同》。若出现以下情况,中心将不予受理:

a) 以个人名义申请的;

b) 未按规定提交材料、缴纳鉴定费或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特殊案件中,若无法收集必要材料且委托机关提供了正当理由,专家团队将研究是否受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通则》第二十五条。

在进行鉴定过程中,如需要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进行身体检查,应通知其监护人或近亲属到场见证;在必要时,也可通知委托人到场见证。

怎么鉴定精神病人作案时犯没犯病 (三)

优质回答1、家属提出申请,提供嫌疑犯曾经患病或可能患病的相关依据(包括嫌疑人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再依法鉴定。

2、公安机关查获或发现嫌疑犯有精神病症状,怀疑可能患有精神病的,为了更好破案、诉讼、定罪量刑等情况,会做司法鉴定。

3、检察院怀疑嫌疑犯患有精神病的。

不管哪种,提出鉴定方都要提供相关事实证据(认为有病的表现),以书面形式向主管方提出申请,主管方依据法律规定依法受理或否决的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专门性问题,正确解决好这些专门性问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至关重要。为此,刑事诉讼法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刑事诉讼中的“鉴定”,人们又称“司法鉴定”,就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种侦查活动。

司法鉴定通常包括:法医鉴定(即对与案件有关的尸体、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内物、毛发等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司法精神病鉴定(即对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刑事技术鉴定(即对指纹、脚印、笔迹、弹痕等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会计鉴定(即对帐目、表册、单据、发票、支票等书面材料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技术问题鉴定(即对涉及工业、交通、建筑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等。在司法鉴定中,人身伤害情况鉴定和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鉴定是常见的两种鉴定。

对人身伤害的初次医学鉴定,刑事诉讼法没有专门规定,按照法律对鉴定的一般规定,可以由司法机关的法医进行鉴定,也可以到侦查机关指定或者认可的医院进行鉴定。鉴定人应当具有专门医学知识,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在鉴定结论上签名。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对鉴定结论没有争议的,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对鉴定结论有争议的,可以请求司法机关重新鉴定。

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签名,医院加盖公章。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对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作出的鉴定结论,经质证后,认为有疑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可以另行聘请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医院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不能另行聘请其他鉴定机构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精神病诊断标准精神病鉴定标准 (四)

优质回答1、精神病定义:精神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其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会出现持续而显著的异常。

2、生活影响:精神病患者无法正常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3、行为特点:精神病患者的动作行为往往难以被常人理解,表现出古怪、与众不同的特征。

4、危险行为: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精神病患者可能会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

5、自制力缺失: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失去判断力,认为其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因而拒绝接受治疗。

法律依据:《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了在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任务,包括:

(一)判断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具体是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其民事行为能力。

(二)鉴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其诉讼能力。

司法精神鉴定级别司法 (五)

优质回答司法精神鉴定级别主要依据精神残疾的分级标准以及相关的司法鉴定程序进行划分。

精神残疾的分级标准:

一级精神残疾:WHO-DASⅡ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全面、广泛的环境支持。在司法实践中,这通常意味着丧失社会功能,需要他人协助生活,且精神症状持续存在。二级精神残疾: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需要广泛的环境支持。在司法上,这表示患者能在他人协助或督促下完成基本生活,但精神症状依然明显。三级精神残疾: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需要部分的环境支持。司法实践中,患者基本能够自理,能简单交流,且大部分精神症状已消失。四级精神残疾: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稍逊于常人。在司法上,这表示患者基本能回归社会,精神症状在药物治疗下得到控制。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程序:鉴定机构在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完整、规范的鉴定报告。鉴定前,鉴定人需预先阅卷,了解案情,对疾病的诊断要明确,有科学依据。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由指定人员主持,参加司法鉴定的人员不少于三人,其中鉴定人不少于二人。鉴定结论以《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的形式作出,经鉴定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精神病鉴定的信息了解不少了,协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