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了诈骗但自己不知情是否会被判刑 (一)

最佳答案参与了诈骗本人不知情是不会被判刑的,诈骗罪属于故意犯罪。在团伙诈骗案件当中,当事人是否知情是要通过相关的证据予以证明的,如果犯罪嫌疑人便称自己不知情,但各方面的证据表示当事人知情的,肯定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参与了诈骗但自己不知情是否会被判刑
参与了诈骗但自己不知情是不会被判刑的,诈骗是故意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三万元至十万元、五十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三、参与诈骗罪拒不认罪可以定罪吗
参与诈骗罪拒不认罪也可以定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事实上,团伙诈骗案件当中,一部分参与者可能也确实不知道参与了诈骗,只要有证据表明不知情人,对于不知情的这部分参与者,肯定不会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诈骗还参与的,最重可能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诈骗不是主犯怎么判 (二)
最佳答案多人行骗,构成诈骗罪的,属于共同犯罪,不是主犯即是从犯,比主犯判的轻,具体标准根据本人的犯罪情节决定。
诈骗罪非主犯判刑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一、诈骗罪如何认定不是主犯
第一,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
第二,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
第三,多人实施诈骗罪其行为属于共同犯罪,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
第四,在诈骗案中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视为从犯。
第五,诈骗案中从犯由于初次作案、行为强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练,通常对造成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
二、针对如何认定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三、诈骗罪累犯如何认定
累犯认定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累犯,一种是特别累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诈骗犯罪一般判刑多久 (三)
最佳答案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诈骗金额的大小以及情节的严重程度。具体而言,诈骗金额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三个档次,分别对应不同的刑期和处罚措施。
诈骗罪的刑期范围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具体量刑还需综合考虑犯罪手段、危害后果、退赃退赔情况等因素。
数额较大的情形
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之间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情形
诈骗金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之间的,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金额在五十万元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犯罪手段的恶劣程度
如果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可能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从而加重处罚。例如,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等手段实施诈骗,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或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的,可能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如果诈骗行为导致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可能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从而加重处罚。
退赃退赔情况
如果诈骗犯在案发后退还全部或部分赃款,可能会从轻或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三万元至十万元、五十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一)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的;
(二)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的;
(三)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实施前款规定行为,数量达到前款第(一)、(二)项规定标准十倍的,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诈骗多少钱可以判刑坐牢 (四)
最佳答案诈骗判刑金额标准是3000元。如果报案及时,被骗款项还没有被犯罪嫌疑人转移,公安机关会立即进行资金拦截,拦截成功后进入资金返还程序,一般3至6个月。如果涉案资金已被转移,能否追回就要根据案件侦办情况,一旦案件破获后,司法机关会根据追赃情况向受害人作返还。
一、诈骗判刑金额标准,具体分析如下:
1、3000元构成诈骗罪;
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千元至1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
3、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至1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
4、个人诈骗公私财物50万元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二、被诈骗的基础举证如下:
1、书面报案材料与报案人身份证件。被骗后可以口头报案,但是为了事情能顺利解决,应准备好书面报案材料。要写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具体内容,写上认为构成犯罪的理由;
2、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资料。最好是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信息,如果对方留的是假的也要尽量提供,其中或有线索;
3、关于诈骗行为的证据。证据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证明自己被骗的证据,第二是财产给付的记录。 财物被骗,受害人应当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受理审查确定案件性质。如果确有犯罪事实,符合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的,刑事追诉期限为五年,不构成犯罪属于治安案件的,追诉时效期限为六个月。受害人可在六个月内报警,由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治安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案件,如果诈骗4万元要判刑多久 (五)
最佳答案诈骗4万元,一般应当判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诈骗数额:4万元属于数额巨大的范畴,在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中,数额巨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量刑范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诈骗数额巨大的,应当判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意味着,在没有其他情节影响量刑的情况下,诈骗4万元的案件,其刑期大致会落在这个范围内。其他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刑期还会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犯罪手段、犯罪动机、是否退赃、是否取得被害人谅解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最终的判决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面临诈骗4万元的案件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具体的刑期。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诈骗要判刑吗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协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