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罪立案标准是如何
- 2、卖高仿不满2000元处罚标准
- 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 4、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认定
- 5、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一般是什么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罪立案标准是如何 (一)

最佳答案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罪立案标准主要涉及以下情况:
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当销售者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金额累计达到或超过五万元时,即达到立案标准。
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超过十五万元:如果销售者虽未实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但其持有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金额超过十五万元,同样达到立案标准。
已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与未销售部分合计货值超过十五万元:销售者已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金额虽未达到五万元,但与其尚未销售的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超过十五万元,也视为达到立案标准。
这一立案标准的设定,旨在严厉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卖高仿不满2000元处罚标准 (二)
最佳答案卖高仿不满2000元处罚标准如下:
1、责令停止生产、销售;
2、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三倍以下的罚款;
3、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如下:
1、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的;
2、假冒两种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3万元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综上所述,卖高仿货,涉嫌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会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三)
最佳答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依据最高检和公安部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一)第16条,当生产者或销售者有以下行为时,将面临立案追诉: 1. 销售伪劣产品的金额达到五万元人民币;
2. 产品虽未售出,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即使销售金额未满五万,若将已售金额三倍累计后,与未售货值合计超过十五万;
3. "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加入杂质或异物,降低产品性能;
4. "以假充真"是指假冒具有特定性能的产品;
5. "以次充好"涉及用低等级产品冒充高等级,或使用残次零件冒充正品;
6. "不合格产品"指的是不符合《产品质量法》标准的产品。
对于上述行为的定性存在争议时,需由法律或行政法规指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销售金额"指违法收入总额,而"货值金额"则按产品标价或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价计算。如果货值难以确定,会委托估价机构进行估价,依据《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进行操作。
扩展资料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认定 (四)
最佳答案需要根据产品的销售金额及货值金额来认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若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或者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即可构成该罪。
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
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
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未达到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认定包括:
1. 主观上是否存在明知伪劣产品。如果行为人不知情,因缺乏故意而不构成犯罪。
2. 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若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但销售金额未达到五万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视为犯罪,除非有特殊情况。
根据《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不应无罪处理。该《解释》第2条第3款规定,货值金额应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无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可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内容旨在提供帮助,如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六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
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
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一般是什么 (五)
最佳答案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一般如下:
已销售伪劣产品的金额标准:
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人民币的,将予以立案追诉。
未销售伪劣产品的货值金额标准:
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同样将被立案追诉。
销售金额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标准:
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人民币,但通过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同样会被立案追诉。
这些立案标准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金额界限,以区分合法与非法的商业活动,从而有效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协律网关于假冒伪劣立案标准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