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 一、定义与行为特征
- 二、侵害客体与目的
- 三、行为手段与数额限制
- 四、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是否是法条竞合
- 全文总结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招摇诈骗罪和诈骗罪区别、招摇撞骗和诈骗罪是法条竞合吗

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在法律领域,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是两种性质不同但易混淆的犯罪行为。正常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应当了解这两种罪行的本质区别,以便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并遵守法律法规。
一、定义与行为特征
招摇撞骗罪,是指不法分子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通过欺诈手段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借助人们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骗取地位、荣誉、待遇等非物质利益,甚至玩弄女性,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诈骗罪,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行为手段更为广泛,不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是可以通过任何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实施。
二、侵害客体与目的
招摇撞骗罪主要侵害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以及公民对国家机关的信任感。犯罪目的不仅限于骗取财物,还包括荣誉、地位、待遇等其他非物质利益。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诈骗罪则主要侵害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目的明确且单一,即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这种行为直接破坏了社会的财产安全和经济秩序。
三、行为手段与数额限制
招摇撞骗罪的手段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行为方式相对特定。法律对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因为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机关威信的损害,而不仅仅是财产损失。
诈骗罪的手段则没有此类限制,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此外,诈骗罪要求骗取的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具体数额标准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异,但一般来说需达到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四、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是否是法条竞合
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在法律上并非法条竞合关系。尽管两者都表现为欺骗行为,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同时出现,但它们的犯罪构成、侵害客体、行为手段及目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判断究竟适用招摇撞骗罪还是诈骗罪。
值得注意的是,当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时,如果同时满足了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则属于想象竞合犯。处理这类案件时,应按照从一重罪处的原则进行定罪处罚。
全文总结
综上所述,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在法律上具有明显的区别。招摇撞骗罪主要侵害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手段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而诈骗罪则主要侵害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手段不受限制。两者在行为特征、侵害客体、目的及数额限制等方面均有不同。在司法实践中,应准确区分这两种罪行,以确保对犯罪行为的恰当惩处。作为正常人类,我们应当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和公平正义。
- 1、诈骗行为、招摇撞骗行为的认定和区分
- 2、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区别
- 3、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区别是什么
- 4、招摇撞骗行为与诈骗行为的区别
招摇诈骗罪和诈骗罪区别、招摇撞骗和诈骗罪是法条竞合吗的相关问答
诈骗行为、招摇撞骗行为的认定和区分 (一)
优质回答诈骗行为与招摇撞骗行为的认定和区分主要如下:
侵犯的客体不同:
诈骗行为侵犯的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招摇撞骗行为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对社会的正常管理活动。
侵犯对象不同:
诈骗行为的对象仅限于钱财。招摇撞骗行为的对象既包括钱财等物质性利益,也包括非物质性利益。
构成犯罪的手段不同:
诈骗行为可以采用任何方法进行诈骗,不限于冒充身份。招摇撞骗行为必须采用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地位、职称的方法进行欺骗。
犯罪数额不同:
诈骗行为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额才构成犯罪。招摇撞骗行为的成立不以诈骗财物数额较大为要件。
犯罪目的不同:诈骗行为的目的仅限于非法占有物质性利益。招摇撞骗行为的目的可以是追求物质性利益,也可以是追求非物质性利益。
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区别 (二)
优质回答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犯罪目的不同:
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行为人希望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的财物。招摇撞骗罪:虽然也涉及非法利益,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不一定直接以获取财物为目的。
侵犯客体不同: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即他人的财物。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国家对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以及公共利益或公民的合法权益,更侧重于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
行为手段不同:
诈骗罪: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只要符合诈骗罪的客观方面特征即可。招摇撞骗罪:所采取的手段必须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是其区别于诈骗罪的重要特征。
犯罪构成要求不同:
诈骗罪:是数额犯,诈骗罪的构成要求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即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一定价值。招摇撞骗罪:是行为犯,并无骗取财物数额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就可能构成此罪。
综上所述,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在犯罪目的、侵犯客体、行为手段以及犯罪构成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区别是什么 (三)
优质回答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网友咨询:
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区别是什么?
律师解答:
1、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2、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3、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4、只有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决定的对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破坏。
律师补充:
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虽分属不同类罪,但在骗取财物方面,蕴含着刑法保护的财产权法益。因此,两者虽非包容,但属于交叉性的法条竞合,难以区分普通法条和特殊法条。法条竞合时,特殊法条优于普通法条;在适用特殊法条会导致罪刑不相适应,或者难以区分特殊法条和普通法条时,适用重刑法条。
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存在择一关系,当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数额较大的财物,诈骗罪的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而招摇撞骗罪在构成上无数额的限制,其法定最高刑为10年,而且刑种上较诈骗罪多了剥夺政治权利,因此处罚重于数额较大的诈骗罪,是重法,应以招摇撞骗罪论处;当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财物数额巨大的,诈骗罪的法定刑为3年10年以下,并处罚金,而招摇撞骗罪无判处罚金的规定,诈骗罪的处罚重于招摇撞骗罪,是重法,应以诈骗罪论处;当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亦同于第二种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九条【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招摇撞骗行为与诈骗行为的区别 (四)
优质回答法律分析:两者的区别有:
1.犯罪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犯罪客体的不同是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最主要的区别之一。
2.犯罪客观方面:招摇撞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的行为。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观方面:招摇撞骗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协律网关于招摇诈骗罪和诈骗罪区别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