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二、集资诈骗罪
- 三、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 四、非法经营罪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非法集资包含哪些罪名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货币、实物或其他形式回报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还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本文将详细介绍非法集资包含的几大罪名。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此罪名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此条法律明确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罚标准,旨在严厉打击此类行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一般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意图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来营利。这种行为通常以高息为诱饵,吸引大量公众投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二、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集资诈骗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者,还可能面临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刑罚。
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通常会编造虚假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甚至伪造相关文件来骗取投资者的信任。一旦骗取到资金,行为人往往会将资金用于个人挥霍、转移或藏匿,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
三、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的行为。
这类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关于证券发行的管理规定,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此类行为往往伴随着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等行为,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行为人通常为了筹集资金,不惜采取欺骗手段,编造虚假的项目前景、财务状况等信息,引诱投资者购买其发行的股票或债券。一旦资金链断裂或项目失败,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
四、非法经营罪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或者以其他方式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非法集资案件中,一些行为人可能会通过发行未经核准的基金份额来筹集资金,这种行为同样构成非法经营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市场的管理规定,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非法经营罪的行为人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规避监管,如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等,以吸引投资者投资。
综上所述,非法集资包含的罪名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以及非法经营罪。这些罪名各有其特点和表现形式,但都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众的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非法集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非法集资罪_非法集资罪多少钱 (一)
最佳答案非法集资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涵盖了多种犯罪类型,其定罪和量刑主要取决于具体涉案金额和行为性质。以下是关于非法集资相关罪名的定罪和量刑的简要说明:
一、集资诈骗罪
定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量刑标准: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定义:未经批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量刑标准: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较重的,量刑和罚金也会相应增加。
关于“非法集资罪多少钱”的问题:
立案标准: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并不是固定的金额,而是根据涉案金额、社会影响、行为手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涉案金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大或者行为手段恶劣的案件更容易被立案侦查。具体金额: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因素不同,因此具体的立案金额标准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涉案金额在数十万元的案件较容易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总结:非法集资行为严重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对于非法集资行为,刑法中有明确的定罪和量刑标准。公众应当提高警惕,避免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同时对于发现的非法集资行为应当及时举报。
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罪名及其界限是怎样的 (二)
最佳答案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涉及到三个罪名,即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本罪是不以诈骗为目的,而是用非法的手段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七十九条,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非法集资涉及的犯罪罪名 (三)
最佳答案1、目前,在我国现行刑法典中,明确界定了四大类型的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以及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2、非法集资犯罪,即以非法占有为核心目的,采用诈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者。
此处所称的非法集资,乃是指各类公司、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组织,未得到相应审批许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途径,面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筹集资金的行为,这正是构成此类犯罪的本质特征所在。
非法集资包括哪些罪名? (四)
最佳答案非法集资包括哪些 罪名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 法规 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意图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来营利。《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20万元以下 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5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1.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2.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3.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4.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5.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6.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7.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8.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9.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10.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11.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向社会公开宣传”,包括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资金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下列情形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1.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 2.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的; 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 集资诈骗罪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意图直接占有所募集的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百九十九条、第二百条、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犯集资诈骗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 死刑 ,并处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进行集资数额在10万元的,单位进行集资数额在50万元的,应追究刑事责任。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8.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三、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 四、 非法经营罪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综合上面所说的,非法集资涉及的罪名有很多种,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罪名,对于犯了此罪的人一定要受到重罚,而且处罚的标准是根据集资的多少来判定的,因此,对于这种违法的分子我们应该严励的打击,这样也使受害者可以挽回一些应有的损失。
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涉及到哪些罪名 (五)
最佳答案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网友咨询:
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涉及到哪些罪名?
律师解答:
主要涉及两个罪名:一个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个是集资诈骗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从而构成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律师补充: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有区别的:
1、集资诈骗罪是他人用于集资获利所交付的集资款,既可以表现为资金,又可以表现为财物;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对象则是公众的存款,它只能表现为金钱的形式,并且只能以存款人用于存款而获取一定利息的形式出现。
2、集资诈骗罪的目的是为了将所非法募集到的集资资金据为己有,即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目的是为了营利,其不具有占有的目的意图。如果出于占有的故意采取以存款的形式骗取他人存款的,则不构成其罪,而应构成集资诈骗罪。
3、集资诈骗罪的客体为双重客体,其既侵犯了国家有关集资的金融管理制度,而且亦会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客体却是单一的,即为国家有关集资主要是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信贷管理制度。
4、集资诈骗罪是以诈骗的方法去非法聚集资金,表现为诈骗方法与非法集资两种行为的统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以存款的形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其虽可采用欺骗的方法进行,但不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非法集资罪名包括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协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