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的区别 (一)

刑法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的区别

刑法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在刑事法律中都是关于案件追诉时间的重要概念,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追诉期限的定义与性质

追诉期限,又称追诉时效期限,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法定追诉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超过法定追诉期限的,不再追究。追诉期限的设置旨在确保刑事追诉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防止因时间过长导致证据丢失或难以收集,从而影响司法公正。

二、追诉时效的定义与适用

追诉时效,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后,经过一定期限,司法机关不再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与追诉期限不同,追诉时效的设立更多是基于对犯罪人的人道关怀和社会再适应的考虑。当犯罪行为经过一定期限后,即使司法机关尚未启动追诉程序,也不再对犯罪人进行刑事追究。这有助于犯罪人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三、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的区别

1、法律性质不同:追诉期限是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期限,具有强制性;而追诉时效则是基于人道关怀和社会再适应的考虑,对犯罪人进行的一种法律豁免。

2、适用条件不同:追诉期限的适用取决于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与司法机关启动追诉程序的时间间隔;而追诉时效的适用则取决于犯罪行为发生后经过的固定时间段。

3、法律后果不同:超过追诉期限,司法机关不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而超过追诉时效,犯罪人将获得法律上的豁免,不再受到刑事追究。

综上所述:

刑法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虽然都是关于案件追诉时间的规定,但二者在法律性质、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确保刑事追诉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规定: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八条规定: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九条规定: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刑事立案后还有没有追诉时效限制 (二)

刑事立案后没有追诉时效限制。一旦刑事案件被立案,就意味着司法机关已经启动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追诉程序,此时不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追诉时效期限主要是针对立案前的情况,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追诉时效的期限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20年。特殊情况下,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但请注意,这些时效规定仅适用于立案前的情况,一旦案件被立案,就不再受这些时效期限的限制。

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 (三)

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是刑法中两个相关但有所区别的概念。

追诉时效,也称为刑事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犯罪人进行刑事追诉的有效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诉犯罪行为;超过这个期限,司法机关一般不能再行追诉,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将被免除。

追诉期限则是指具体的时间段,它根据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不同而有所区别,是衡量追诉时效是否超过的具体尺度。

追诉时效的处罚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具体如下: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这意味着,对于最严重的犯罪,即使超过了二十年的追诉时效,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核准,仍然可以追诉。

超过追诉时效意味着司法机关不能对犯罪人行使求刑权、量刑权与行刑权,也不能适用非刑罚的法律后果,导致法律后果消灭。

对于犯罪人来说,超过追诉时效可能意味着其刑事责任的免除,从而避免了进一步的刑事处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犯罪行为被合法化,而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会关系的稳定考虑,法律选择了不再追究。

在理解和应用追诉时效与追诉期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分概念:明确追诉时效和追诉期限的不同,前者是关于追诉权力的时间限制,后者是追诉时间的具体长度。

2.计算方法:了解追诉期限的计算方法,如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3.时效延长:注意在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审判,追诉时效可以延长,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连续犯罪追诉时效期限怎么算 (四)

连续犯罪追诉时效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犯罪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方式是:

1、犯罪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开始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也从犯后罪之日起开始计算。

刑法追诉时效规定是: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不再追诉;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

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按照刑法规定,追诉时效的档次分为:五年、十年、十五年与二十年。

1、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就不能再追诉。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的,经过十年后就不再追诉。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的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的不再追诉。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综上所述,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按所触犯刑罚的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刑法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的区别,协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