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刑法第144条 (一)

最佳答案生 产、销 售 有 毒、有 害 食 品 罪:(刑 法 第144条)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刑 法 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 高 人 民 法 院、最 高 人 民 检 察 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生产、销售的有毒、有害食品被食用后,造成轻伤、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生产、销售的有毒、有害食品被食用后,致人严重残疾、三人重伤、十人轻伤或者造成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应认定为“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
刑法144条内容是什么 (二)
最佳答案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查询刑法,第144条规定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构成本罪的,一般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使他人身体健康遭受严重危害或情节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使他人死亡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应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刑法条文 (三)
最佳答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刑法条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根据销售金额分级处罚,最高可至无期徒刑和没收财产。第141条:销售假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按危害程度分级处罚,最高可判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第142条:生产劣药致健康严重危害者,最高刑罚为十年徒刑并罚金。
危害食品安全罪:
第143条: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根据后果分级定罪,最重可至无期徒刑并罚金。第144条:在食品中添加有毒物质,最高可处十年徒刑并罚金。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145条:生产或销售不符合健康标准的医疗器械,按严重程度定罪,最高同样可处无期徒刑并罚金。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146条:生产安全标准电器等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年限定罪并罚金。第147条:生产假农药等造成损失的,最高可处无期徒刑或没收财产。第148条:化妆品不符合卫生标准且造成严重后果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下徒刑并罚金。
单位犯罪:
第149条:未构成上述各条罪名但销售金额超过五万的,按第140条处理。第150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个人罪行处罚。
金融违法行为:
第151至163条:涉及非法交易、操纵市场、伪造货币等金融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处有期徒刑、罚金等刑罚。
其他金融犯罪:
如挪用资金、违规发放贷款、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等,根据情节轻重,个人和单位分别接受不同刑罚。
税收违法行为:
偷税、抗税行为根据情节严重,最高可至死刑,单位犯罪同样受罚。
法规旨在严厉打击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国民经济的各类违法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过失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是否构成犯罪?刑法中哪条有规定 (四)
最佳答案你好!
根据现行刑法第144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违反我国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法律没有规定过失行为不犯罪,但是根据刑法的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只要主观上没有故意,也没有造成极大的危害,就不会构成该罪!
这个法律条文明确了构成该罪所需要的以下条件:
(1)是否违反食品卫生法规,尤其注意是否违反《食品卫生法》。
(2)生产销售的食品是否有毒、有害的食品。判断食品中是否有毒、有害,要由专业的食品卫生监督机关进行鉴定。如果无毒、无害或者毒性很小,危险性也很小,则不构成犯罪。
(3)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出于故意。如果行为人出于过失,不知道生产销售的食品是有毒、有害的食品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则不构成犯罪。
对于刑法144条司法解释最新,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协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