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一)

答一、国际民事诉讼案件与日俱增。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与外国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涉外民事案件。
二、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法律规定。
针对涉外民事案件,法律规定如下: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在中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若合同在中国领域内签订或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涉外民事案件特殊规定。
若涉外民事案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告知其向更方便的外国法院提起诉讼:被告提出案件应由更方便外国法院管辖的请求,或者提出管辖异议;当事人之间不存在选择中国法院管辖的协议;案件不属于中国专属管辖;案件不涉及中国国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利益;案件争议的主要事实不是发生在中国境内,且案件不适用中国法律,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重大困难;外国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且审理该案件更加方便。
涉外合同法院管辖是如何确定的? (二)
答涉外合同法院管辖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则:
属地管辖权原则:
合同签订地:如果涉外合同在本国领域内签订,本国法院可能具有管辖权。合同履行地:若合同在本国领域内履行,本国法院同样可能具有管辖权。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当诉讼标的物位于本国境内时,本国法院有权管辖。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若可供扣押的财产在本国境内,本国法院也可能因此获得管辖权。代表机构住所地:当被告在本国设有代表机构时,本国法院可据此行使管辖权。
属人管辖权原则:
部分国家以当事人的国籍为依据确定管辖权,保护本国公民的权益。这种原则下,如果合同当事人中有本国公民,本国法院可能具有管辖权。
实际控制管辖权原则:
主要由英美等国采用,以对物的实际控制为依据确定管辖权。例如,在涉及特定财产或资产的争议中,控制该财产或资产的法院可能具有管辖权。
应诉管辖:
不同于国内合同诉讼的管辖规则,应诉管辖允许受诉法院在被告应诉后确定管辖权。这意味着,如果被告在本国法院应诉,而不提出管辖权异议,本国法院可能因此获得管辖权。
专属管辖:
特定涉外民事案件,如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勘探开发合同纠纷,可能仅由特定中国法院管辖。这种管辖原则排除了其他法院的管辖权。
协议管辖:当事人可以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法院管辖,但需符合中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这种原则赋予了当事人一定的选择权,以便在争议发生时能够选择更为便利或合适的法院进行诉讼。
涉外合同纠纷应怎么选择管辖法院 (三)
答在处理涉外合同纠纷时,应首先了解合同中可能包含的管辖条款。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有权利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这五个地点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及标的物所在地。然而,此选择必须遵循我国法律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不得违背。
若上述五个地点中存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的,当事人亦有权协议选择国外法院进行管辖。若当事人选择国外法院进行排他管辖,那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法院将不再受理此纠纷。
为确保合理选择管辖法院,当事人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中的管辖条款。如果合同中未明确指定管辖法院,或条款不明确,双方应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若协商不成,可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或国际法规定,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咨询和协助,确保纠纷能得以妥善解决。
在处理涉外合同纠纷时,了解并正确运用管辖规定至关重要。正确选择管辖法院能够有效避免司法冲突,为纠纷解决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在合同签订之初就应充分考虑管辖问题,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同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是每个涉外合同纠纷当事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协律网希望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