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做假资料骗贷合同有效吗

中介做假资料骗贷合同有效吗

### 中介做假资料骗贷合同有效吗在现代社会,贷款已成为许多人实现购房、创业等梦想的途径。然而,一些不法中介利用人们对贷款的迫切需求,通过做假资料来骗取银行贷款,这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利益,也给借款人带来了极大的法律风险。那么,中介做假资料骗贷合同究竟是否有效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介做假资料骗贷合同的法律性质

从法律角度来看,中介使用虚假资料为借款人办理贷款,其行为本身已构成欺诈。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欺诈行为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因此,当中介使用假资料骗取银行贷款时,该行为显然构成了对银行和借款人的欺诈。在此情况下,贷款合同的有效性将受到严重质疑。

二、贷款合同无效的情形

(一)合同因欺诈而无效

如上文所述,中介使用假资料骗取贷款的行为构成欺诈,这可能导致贷款合同无效。一旦合同被认定为无效,那么基于该合同产生的所有权利义务关系都将归于消灭。这意味着,借款人无需承担还款责任,而银行则有权要求中介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二)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除了无效情形外,贷款合同还可能因欺诈行为而被撤销。根据法律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如果借款人能够证明自己在签订合同时受到了中介的欺诈,那么他们有权要求撤销贷款合同。一旦合同被撤销,借款人同样无需承担还款责任。

三、中介的法律责任

(一)民事赔偿责任

中介使用假资料骗取贷款,给银行和借款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因欺诈行为造成他人损失的,欺诈方应当赔偿被欺诈方的损失。这意味着,中介需要赔偿银行因贷款无法收回而产生的损失,同时也需要赔偿借款人因合同无效或撤销而产生的额外费用。

(二)行政与刑事责任

此外,中介还可能面临行政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在金融领域,伪造资料骗取贷款的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违反了金融监管规定。因此,金融监管部门有权对中介进行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同时,如果中介的行为构成犯罪,如贷款诈骗罪或骗取贷款罪,那么他们还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四、借款人的权益保护

对于借款人而言,面对中介做假资料骗贷的情况,他们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首先,借款人应尽快与中介进行沟通,要求其妥善处理贷款相关事宜,防止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其次,借款人应妥善保留与中介之间的沟通记录、贷款合同等相关证据,以便在日后维权时使用。最后,借款人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总结

综上所述,中介做假资料骗贷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或被撤销的。借款人无需承担基于无效或被撤销合同产生的还款责任。同时,中介因欺诈行为而需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面对这种情况,借款人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妥善保留证据并咨询专业律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中介假公章骗贷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协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