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逃税法定代表人将面临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一)

优质回答公司逃税时,法定代表人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如下:
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金:
法定代表人需要补缴公司逃漏的应纳税款,并缴纳因此产生的滞纳金。
刑事责任:
若逃税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法定代表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的处罚。若逃税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法定代表人可能面临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严厉处罚。
特定情形的免责:
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若及时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已受行政处罚,则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需注意,若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不适用此免责条款。
法人变更前的责任:
在法人变更前查出的逃税行为,原法定代表人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重点内容:公司逃税时,法定代表人不仅需承担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民事责任,还可能面临严重的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处罚。在特定情形下,如及时补缴税款并接受处罚,可免于追究刑事责任,但存在例外情况。
逃税上亿不追究刑事责任吗 (二)
优质回答该行为构成逃税罪,要追究刑事责任。法律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行为构成逃税罪,要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10年前偷税漏税还追究责任吗 (三)
优质回答不追究。不管偷税漏税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即使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也是有追诉时效的,如果10年以后当事人仍然以各种违法的方式偷税漏税,在税务机关调查的过程中,针对之前的偷税漏税数额也会一并追究的。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对于纳税人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逃税罪的刑事追诉期限是十年,未超过十年追诉期限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构成逃税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纳税人犯逃税罪,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法律依据: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条,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九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 【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偷税漏税10亿应该怎么样判 (四)
优质回答偷税漏税10亿,其判决结果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可能面临以下法律责任:
初次违规者:
若为初次偷税漏税,且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及时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并接受过行政处罚,通常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多次违规者或严重违规者:
若为多次逃税或逃税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可能面临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特别注意,若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刑事处罚或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则不在初次违规的豁免范围内。
累计数额计算:
对于多次实施逃税行为且未被处理的,应累计数额计算处罚,即多次逃税的金额将累加计算,以确定处罚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偷税漏税10亿的判决结果将依据行为的具体性质、频次及补救措施而定。初次违规且及时补缴者可能避免刑事追责,而多次或严重违规者则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公平纳税的重视与维护,旨在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与合理分配。
明白公司逃税法定代表人将面临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协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