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82条新劳动合同法规定 (一)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这一规定,一旦出现用人单位超过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就视为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应该支付前11个月的双倍工资,且立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此时用人单位仍不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或不补偿前11个月的双倍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根据《劳动法》第98条之规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第二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是由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则适用《劳动合同法》第82条2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但第82条2款没有确定两倍工资的支付期限,笔者认为,从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这个期限,应从双方应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起,直至双方将劳动合同期限变更为无固定期限时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有什么区别吗 (二)
贡献者回答《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主要区别如下:
1. 调整范围不同:《劳动法》调整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劳动合同,还包括就业、培训、保护、工时休假、社保福利等内容。《劳动合同法》仅针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方面进行规范。
2. 法律性质不同:《劳动法》是一般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劳动合同法》是特别法,专门针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详细规定。
3. 法律效力相同:两部法律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 法律适用原则: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如果两部法律有冲突,应优先适用《劳动合同法》。
5. 具体规定不同:《劳动合同法》在多个方面对《劳动法》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例如扩大了适用范围、完善了单位规章制度、明确了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和双倍工资的惩罚、增加了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修改了劳动合同应具备的条款内容、规范了经济性裁员制度、增加了职业病危害作业的预防性保护等。
6. 法律责任不同:《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规定了更严格的法律责任,包括加付赔偿金、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总的来说,《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等同,也不存在替代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区别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区别:
1. 法律范围与定义:《劳动法》是对劳动关系及相关事宜进行全面调整的法律规范,它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独立部门。相比之下,《劳动合同法》更专注于劳动合同本身,它既可以是广义上的所有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也可以是狭义上的指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 法律层级与关系:《劳动法》作为劳动保障立法体系的基础法律,为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其他劳动法律提供了立法依据。换句话说,《劳动合同法》是基于《劳动法》制定的,可以看作是《劳动法》的一个分支或具体实施条例。
3. 订立与履行劳动合同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时,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具有约束力,双方都应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4. 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立即签订书面合同,用人单位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签订。若在用工前已签订劳动合同,则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正式建立。
5. 劳动合同的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过程需要双方共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劳动法是劳动合同法吗 (四)
贡献者回答劳动法不是劳动合同法。以下是关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区别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范畴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一个广泛的法律体系,涵盖了与劳动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等。
劳动合同法:是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广义上,它包括了所有与劳动合同相关的法律规定;狭义上,则特指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主要关注劳动合同的签订、内容、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具体问题。
二、法律地位
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独立部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高度的权威性。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法律保障。
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相关问题。它是劳动法在劳动合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和细化。
三、法律依据
劳动法:其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劳动合同法:则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劳动合同的相关制度,为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法律指导。
综上所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在定义、范畴、法律地位和法律依据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劳动法是一个更广泛、更全面的法律体系,而劳动合同法则是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劳动法合同法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协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