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普通和非普通住宅区别是什么 (一)

上海的普通和非普通住宅区别是什么

贡献者回答上海是很多年轻人梦想的城市之一,它属于一个经济大国,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建筑和住宅。那么上海普通和非普通住宅指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上海普通和非普通住宅指什么

上海普通住宅是指以民用住宅标准所建的房屋,房屋类型一般为多层和高层,其中高层住宅一般是6层的住房,多层住宅为2层至6层。上海非普通住宅是单套房屋面积在140平,其次容积率在1.0以下,它的实际成交价格要高于市场基本价格的1.2倍。

二、上海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税费标准有何异同

1. 契税缴纳标准相同

(1)家庭首套唯一住房

90平米和90平米以下的住房,契税为房屋总价1%,90平米契税为总房价的1.5%。

(2)二套住房

上海二套住房缴纳的契税为房屋总价的3%。

2.增值税及附加税的征收标准不同

(1)普通住宅

上海普通住宅满两年,增值税和附加税都免征,如不满两年,按照房屋总价除以1.05*(5%+0.65%)征收,5%是增值税,0.65%是附加税率。

(2)非普通住宅

满两年,增值税和附加税按差额除以1.05*(5%+0.65%)来征收,5%是增值税,0.65%是附加税率。如不满两年,按全额除以1.05*(5%+0.65%)来征收,5%是增值税,0.65%是附加税率。

3. 个税的征收标准相同,特殊情况除外

(1)满五且唯一

上海转让家庭名下满五年,而且还是唯一住宅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免除。

(2)非满五或满五不唯一

转让家庭名下不满足五年,或是满五年,但不是唯一的住宅,那么个人所得税按利润*20%来征收。

(3)特殊情况

如果不能提供证明房屋是购入价,那么普通住宅的个人所得税按照全额1%来征收,非普通住宅的个人所得税按全额2%来征收。

编辑总结:就是关于上海普通和非普通住宅的相关阐述,希望能给广大的朋友们带来帮助。

2023上海普宅和非普宅的划分标准 (二)

贡献者回答2023上海普宅和非普宅的划分标准是五层(含五层)的多高层住房,以及不足五层的老式公寓、新式里弄、旧式里弄等;二是单套住房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

相较于深圳直接取消了总价的要求,上海在建筑形态和面积上需要同时满足,但都是结合当前城市最新情况进行调整,最终的结果导向是一致的。

此次对普通住宅标准做了调整,更加符合各自城市的实际情况,将进一步确保更多房源从面积户型及价格的角度被认定为普通住宅的标准,将覆盖面扩大。

尤其是和普通住宅挂钩的增值税、个税缴纳等都会因此调整,从而降低了购房者的税费成本。对于二手房的交易成本降低和活跃也有积极的作用,是一个很好的调整。

买房的注意事项

1、小区管理:了解小区的物业管理情况、费用以及共用设施的状况。考虑到小区的安全性、环境卫生和便利设施等因素。

2、产权问题:核实房屋的产权证明和相关文件,确保所有权和权益的合法性。查询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是否清晰。

3、房屋类型:确定自己的居住需求,选择适合的房屋类型,如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考虑到房屋面积、布局等因素。

4、房屋状况:仔细检查房屋的结构、装修、设备等情况。请专业人士进行房屋评估和验房,确保没有严重的结构问题或隐藏的质量问题。

5、货比三家:比较不同房产中介或开发商的价格、服务和信誉度。了解房价走势和市场状况,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上海取消普宅非普宅标准了吗 (三)

贡献者回答**上海已经取消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标准**。

2024年11月18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取消普通住房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二是明确取消标准后相关个人住房交易税收事项。这一政策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具体来说,取消普宅和非普宅标准后,过去需要缴纳增值税的非普通住宅,在满两年后出售将免征增值税。过去,普通住宅满两年免征增值税,但非普通住宅满两年则需要征收5%左右的差额增值税。

此外,关于个人转让住房个人所得税,通知规定,对个人转让住房未提供完整、准确的房屋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房屋原值和应纳税额的,根据相关规定实行个人所得税核定征税,以转让收入的1%核定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同时,个人购买住房涉及的契税也按照新的税收政策执行。

此次政策的调整,预计将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购房需求的释放,并有望为二手房市场的活跃态势提供持续支持。

上海普宅标准延至2024年 (四)

贡献者回答在深圳率先放开普通住宅认定标准之后,上海宣布将继续沿用2014年的普宅认定标准至2024年。这一决定让期待普宅标准放开的购房者感到不确定,因为“过去五年上海房价涨幅显著”。

上海中原资深分析师卢文曦表示,上海维持普宅认定标准是为了保持市场稳定和政策连续性,控制房价上涨是当前的政策导向。

根据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延长部分规范性文件有效期的通知》,《上海市住房枝运银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本市普通住房标准的通知》(沪房管规范市〔2014〕6号)的有效期将延长至2024年11月18日。

上海的普宅认定标准自2014年11月20日起施行,认定标准基于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44倍以下的住宅视为普通住房。具体价格标准为:内环线以内低于450万元/套,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低于310万元/套,外环线以外低于230万元/套。

尽管过去五年上海新房和二手房房价大幅上涨,普宅房源减少,但上海依然选择维持上述认定标准。卢文曦指出,普宅标准对二手房市场影响较大,例如,购买二套住宅的首付比例至少七成,而普通住宅只需五成,这中间有两成的杠杆差异。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上海追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控制房价涨幅在可接受范围内。

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普通住宅成交占比仅为10%,满足普通住宅要求的房源日益稀缺。

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在税费上有显著差异,购房者因此面临不同税费负担和贷款成数要求。例如,在上海,购买二套住宅的首付比例至少七成,而普通住宅只需五成。不满两年的二手房交易需缴纳5%的增值税,满两年的非普通住房需差额缴纳,只有满两年的普通住房才免缴增值税。

随着房价上涨,越来越多房源被归类为非普通住宅,增加了购房者的交易成本。业内建议,为满足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需求,可适度放松普宅标准。深圳已放开普宅标准,呼吁上海和北京跟进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在市场稳定前提下,针对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的定向宽松政策值得考虑。

上海房产的普通住宅标准早就该调了 (五)

贡献者回答上海的普宅认定标准确实亟待调整。以下是几个关键点的详细解释:

标准滞后:上海的普宅标准已滞后长达九年,面积限制在144平米以下,内环线以内价格限制在450万以下。这一标准与现实中的高房价存在明显差距,导致购房者难以找到符合标准的房源。

经济负担:由于普宅与非普宅在首付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总价相差不大的房源,首付差距可能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这对于预算有限的新上海人来说,经济压力显著增加。

税费差异:普宅与非普宅之间的税费差额也不容忽视。以具体例子来说,150万的房子在税费上的差异可能高达7万,这直接影响了购房者的实际购房成本。

政策考量:虽然政策层面可能正在考虑调整普宅标准,但这一调整需要与整体政策环境相协调。例如,降低首付比例等配套政策可能会同步出台,以减轻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并利好二手房市场。然而,这些调整必须考虑到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成本和税收优惠方向。

综上所述,上海的普宅认定标准确实需要调整,以更好地反映市场变化并减轻购房者的经济负担。但这一调整并非孤立之举,而是需要与首付比例调整等其他政策相互配合,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和政策目标。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上海普宅标准延至2024年.上海取消普宅非普宅标准了吗,协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