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开庭对利 (一)

答二庭开审对被上诉人是有利的。
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书面审理,而不是开庭审理,说明一审判决基本正确,双方当事人又没有新的证据和理由,二审法院可能会维持原判,对被上诉人是有利的。如果上诉人是一审被告,就是对一审原告有利。法院第二次开庭是不是直接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如下:
1、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件确实充分的,第二次开庭法院会直接判刑;
2、但法院也可以定期宣告判决的,再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刑事案件二审开庭流程如下:
1、宣读第一审判决书
2、法庭调查重点围绕对第一审判决提出异议的事实、证据以及提交的新证据等进行;
3、对同案审理案件中未上诉的被告人,未被申请出庭或者法院认为没有必要到庭的,可以不再传唤到庭;
4、被告人犯有数罪的案件,对其中事实清楚且无异议的犯罪,可以不在庭审时审理。
综上所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上诉不加刑原则,只应用于被告一方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判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二审和提审什么意思 (二)
答一、二审
1、第二审程序是指由于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生效的第一审裁判而在法定期间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引起的诉讼程序,是第二审级的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所适用的程序。
2、《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二、提审
1、提审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提级审判的诉讼活动。
2、其有三层含义,一是提审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二是针对生效裁判;三是认为生效的裁判确有错误。
一、二审处理原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至191条的规定,第二审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应按先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正确,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2、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第二审法院应当撤销原判,重新判决,并在判决中阐明改判的根据和理由。
3、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由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4、发现一审法院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1)违反法律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2)违反回避制度的。
(3)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
(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5)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二审什么意思 (三)
答二审是指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判决或裁定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
详细解释如下:
1. 二审的基本定义:
二审是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发生在第一审之后。当一方对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存在异议时,可以提起上诉,启动第二审程序。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以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2. 二审的功能:
二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法律监督和维护司法公正。通过二审,上级法院有权纠正下级法院在适用法律、认定事实等方面的错误,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同时,二审还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救济途径,保障其合法权益。
3. 二审的具体流程:
在二审过程中,上诉方需要提交上诉状,陈述上诉理由和请求。二审法院会对上诉理由进行审查,并可能重新审理案件,包括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调查证据等。最终,二审法院会作出判决或裁定,维持原判、改判或发回重审。
4. 二审的重要性:
二审是司法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统一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二审,可以纠正一审中的错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同时,二审还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指导其了解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总的来说,二审是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程序,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二审一般开不开庭 (四)
答2025年二审是否开庭,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决定。
一、法律原则与规定
法律上原则上要求二审开庭审理,这是为了确保案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然而,《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二审法院可以不开庭审理,转而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这些特定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上诉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正确的;一审适用简易程序且双方当事人未提出异议的;双方当事人明确表示同意不开庭审理的;以及法院认为不开庭审理不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其他情形。
二、司法实践中的考量
在司法实践中,二审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开庭审理。例如,如果一审判决已经非常清晰,二审法院认为没有实质争议,或者上诉请求缺乏事实或证据支持,属于“无效上诉”,那么二审法院可能会选择不开庭审理。此外,如果上诉方只是不满一审结果,而未提供新的证据或法律依据,二审法院也可能会倾向于不开庭审理。
三、如何增加开庭审理的可能性
如果当事人希望二审能够开庭审理,可以在上诉状中明确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并在举证期限内提交新证据。这样做有助于二审法院了解案件的全面情况,从而增加开庭审理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二审是否开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决定来确定。
明白二审开庭对利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协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