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一)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贡献者回答《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的重要法律文件。该条例于1998年10月25日由国务院发布,旨在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p>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共分为六章,包括总则、登记、监督管理、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主要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定义和性质、登记管理机关及其职责、设立登记的条件和程序、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的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监督管理措施、法律责任和处罚规定。

一、登记要求

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开展活动。

二、名称规范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三、资金要求

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具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资金。

四、业务范围

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在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五、信息公开

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每年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工作报告,接受年度检查。

六、变更和注销

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事项或终止的,应当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一、适用范围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适用于以下类型的组织:从事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机构、其他类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二、不适用于范围

宗教团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已经由国家机关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条为了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保障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登记。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废止了吗 (二)

贡献者回答《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没有废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是为了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保障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而制定,本条例自1998年10月25日起施行。2022年9月21日,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国函〔2021〕37号),同意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在相关省市暂时调整实施《旅行社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这只是在有的省市暂时调整实施,但也不意味着废止。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 被修订后叫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民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保持了原有内容,没有进行任何修订。这意味着,现有的规定和流程将继续适用于所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尽管名称未变,但相关规定依然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些规定确保了民办非企业单位能够合法、规范地运营。

在实际操作中,民办非企业单位需要遵循一系列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提交申请材料、接受审查、获得批准等。这些步骤确保了每个组织都能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名称没有变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相关的实施细则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意味着,尽管《民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本身没有修改,但其执行细节和操作流程可能会有所更新。

为了确保民办非企业单位能够持续合法运营,建议所有相关组织定期关注最新的政策动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此外,政府部门也会通过官方网站或相关公告发布最新的政策信息,这对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

总体而言,尽管《民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保持不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条例的执行和应用将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协律网希望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