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也对员工的离职行为做出了一系列规定。2019年劳动法明确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员工若未经正当程序擅自离职,或者因个人原因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居然需要赔偿公司的相应损失。这一规定旨在平衡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确保职场环境的公平与和谐。对于即将考虑离职的员工而言,了解这些法律规定显得尤为重要,以免不慎陷入法律纠纷。

劳动法2019年规定:员工这样离职的话,居然要赔偿公司的损失! (一)

劳动法2019年规定:员工这样离职的话,居然要赔偿公司的损失!

优质回答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员工离职行为有严格规定,要求提前通知,以防擅自离职带来的经济损失。员工需提前30天书面告知公司,试用期则是3天,擅自离职可能需赔偿公司损失。若单位有拖欠工资、未依法替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员工可直接发送《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给公司,无需提前告知。反之,若员工违反法律擅自离职,给公司造成损失,则需赔偿经济损失。在一则案例中,某酒店员工陈女士擅自离职,给酒店带来临时用工费用等经济损失,最终法院裁决陈女士赔偿3000元。劳动者需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包括行为违法、给单位造成损失且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单位申请仲裁要求赔偿,需提供经济损失证明。但员工有权在单位违反法律时解除合同,无需提前通知。

2019年劳动法辞退赔偿标准 (二)

优质回答在2019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辞退赔偿标准如下:

1. 经济补偿金应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补偿。如果工作年限在六个月但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如果不足六个月,则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所在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计算,且支付的经济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 所谓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那么它应当支付相当于经济补偿标准两倍的赔偿金。

规定均源自《劳动合同法》,并且适用于2019年的劳动法辞退赔偿标准。

2019年劳动合同法为什么规定双倍工资 (三)

优质回答适用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才可以“双倍工资”。双倍工资适用范围在《劳动合同法》第2条“适用范围”中有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案例说明“双倍工资”的目的

高某于2007年9月到成都A公司做销售,但未签劳动合同。高某于2010年7月5日离开公司,并于当年8月13日向成都市B区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委裁决公司支付其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1000元(1000元×11个月)。A公司认为高某的请求已超仲裁时效,诉至B区法院。法院一审判决A公司应支付双倍工资。该公司后上诉至成都中院,认为高某要求支付的双倍工资的另一倍工资属惩罚性赔偿金,应适用1年的仲裁时效期,原审法院认定未过仲裁时效期是错误的。

中院认为:《劳动合同法》规定双倍工资的目的,是通过惩罚,督促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高某自2007年入职以来,A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高某双倍工资请求的仲裁时效期间应自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之日即2010年7月5日起计算。因此,高某于2010年8月13日申请仲裁,并未超过时效期。A公司应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向高某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的应用

实践中,双倍工资,一般都是已经拿到工资后的赔偿,那么在仲裁申请和起诉的时候,应写双倍工资的差额。

通常赔偿双倍工资的时候,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加班费及补偿金、社会保险。

双倍工资的赔偿时按照实发工资,实发工资包括提成奖金等等,不能拿最低工资来参考。中国很多地方的仲裁机构,往往在仲裁裁决的时候,错误地拿最低工资来参考,这是错误的,有的劳动部门变相维护企业的利益,所以在到法院起诉的时候被纠正过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合同期满不续签合同劳动者可获补偿。

好多劳动者咨询,劳动合同到期了,单位通知不续签了,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由于是合同到期使合同终止,所以单位没有过错,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那么劳动者到底能不能得到补偿呢答案是肯定。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九十七条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2019劳动法辞退新规怎么计算 (四)

优质回答2019年劳动法中辞退新规的计算方式如下:

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计算:

若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需从应签之日开始,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这里的“双倍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本应获得的单月工资数额的两倍来计算。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两倍赔偿:

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若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应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两倍作为赔偿金。赔偿金计算方式:首先根据第四十七条确定劳动者应得的经济补偿金数额,然后将此数额乘以2,即为用人单位应支付的赔偿金。

重点内容:两倍赔偿规定旨在加强劳动保护,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劳动者在遭遇此类违法行为时,可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仲裁、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过上文关于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的相关信息,协律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协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