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超市职权侵占罪的案例
- 2、指导案例【第235号】于庆伟职务侵占案
- 3、27个真实案例,详解职务侵占案件实务要点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超市职权侵占罪的案例 (一)

优质回答您好,以下答复仅供参考。1月19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一审以职务侵占罪判处被告人方元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30万元;以职务侵占罪判处于琪、陈炜嘉、赵一青等42名同案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二年至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数额不等的罚金。
法院查明,2001年5月,被告人方元担任上海某大型超市真北店资讯员,负责超市内部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任职期间,方元发现可以通过修改超市计算机系统的方式侵吞营业款。2004年5月,方元和陈炜嘉从超市辞职后,开始和仍在真北店任资讯员的于琪合谋,准备用非法软件程序截留超市营业款。
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于琪、陈炜嘉、赵一青、陈琦、施雯君等人利用担任超市资讯员、收银员的工作便利,将方元设计的非法应用程序安装传送到该超市真北店、金山店、七宝店的收银系统。随后,他们从社会上物色和招聘人员,对他们进行面试和犯罪技能培训后安插到超市收银员等岗位。一年多时间里,方元、于琪、陈炜嘉等43名被告人先后侵吞营业款397万多元。事后,43名被告人各分得赃款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金山区法院审理后认为,为实施侵占目的,被告人方元伙同于琪、陈炜嘉、赵一青、陈琦、施雯君等42名被告人以大型超市为目标,利用担任超市资讯员、收银员的职务便利侵吞超市营业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应当以职务侵占罪追究刑事责任。
指导案例【第235号】于庆伟职务侵占案 (二)
优质回答单位临时工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财物,构成职务侵占罪。认定职务便利,不以工种为标准,而应从岗位和职责出发。只要受公司、企业等单位聘用,并有主管、管理或经手财物权,不论正式职工、合同工或临时工,均可成为职务侵占罪主体。
该罪行的核心在于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物。判断是否具有职务便利,需从岗位职责角度考量,而非工种。只要单位给予相应权限,无论是正式员工、合同工还是临时工,均有构成职务侵占罪的风险。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任何受单位聘用,并获得管理或接触单位财物权限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正式职工、合同工、临时工。关键在于其是否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物。
此案例强调,职务侵占罪的判定不拘泥于工种,而在于职务权限和利用职务便利进行非法占有行为。单位临时工同样可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需严格遵守法律,避免触犯此罪。
27个真实案例,详解职务侵占案件实务要点 (三)
优质回答在复杂的法律框架中,职务侵占案件的实务要点往往隐藏于一系列真实案例之中。这些案例揭示了职务侵占罪的微妙边界,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识别和应对此类犯罪行为。以下,我们通过27个实例,深入剖析职务侵占案件的关键要素。 一、罪名定义与法律文件
自2008年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都强调了反舞弊的重要性,特别是职务侵占的防范。刑法第271条明确规定了职务侵占罪,其法定刑和罚金在2020年修正案中得到了调整。宋喆、修雨乐等知名案件,为理解这一罪名提供了实证依据。 二、主体界定与犯罪构成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通常限定为公司、企业员工,尤其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区分职务侵占与贪污的关键在于主体身份:国有单位人员贪污为贪污罪,非国家工作人员侵占为职务侵占。个人独资企业、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甚至筹备阶段的公司员工,都可能成为犯罪主体。 三、主观要件与非法占有
职务侵占罪要求行为人有直接故意非法占有的目的,且不能仅凭损失或供述定论。例如,任建斌挪用资金案,因其无占有的故意,原判未能认定为职务侵占。温丽香通过隐瞒财物去向构成职务侵占,说明非法占有目的需要综合案件情况判断。 四、犯罪对象与财产类型
职务侵占的对象包括实物、动产、不动产,以及网络虚拟财产。无论是应收账款还是债权凭证,只要具有经济价值,都可能成为侵占目标。违禁品如毒品虽不直接属本单位财物,若具经济价值,也可能构成财产犯罪。 五、司法实践与案例分析
快递公司员工侵占公司财物、货运驾驶员在运输途中窃取货物,都因利用职务便利被认定为职务侵占。区分受贿与职务侵占的关键在于财物归属,如顺丰员工杨某的1999元未构成职务侵占,而张守刚则因侵占公司财产而定罪。 六、量刑标准与具体案例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依据刑法和司法解释,涉及数额、共同犯罪和关联犯罪的处理。实际案例如康翔侵占公司音响设备,通过司法解释,其行为被定为职务侵占罪。 七、典型案件解析
从(2010)甬慈刑初字第550号案件开始,我们探讨了项目经理利用职务侵占的行为,包括虚构优惠价销售、侵占差价等手法。这些案例展示了职务侵占罪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职务侵占罪在企业管理和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进行定罪量刑。企业需加强内部监督,员工需明白界限,确保行为合规,避免陷入法律困境。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职务侵占罪案例大全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协律网其他栏目。